水科普丨为何有些地区强降雨总爱在夜里发生?

水科普丨为何有些地区强降雨总爱在夜里发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自进入汛期以来

全国多地强降雨等极端天气频发

夜间降水多发

以近日湖南、重庆、贵州等地降水过程为例

就存在夜间降水多发的特点

你知道为什么大雨经常下在夜里吗?

什么是夜雨?

气象意义上的夜雨

指的是20时至次日8时时段的降雨

相较于陆地

海洋上多夜雨

这主要是因为

夜间云层顶部辐射冷却

下沉冷空气

抬升了海面上的潮湿空气

从而引发降水

而陆地上夜雨的形成

一方面和大气的系统活动有关

大气的系统活动俗称为大气潮

类似于海洋中的潮汐现象

这种大气潮汐

会增强夜间的风速和降雨强度

进而促成降雨

特别是暴雨的夜发性

另一方面

夜雨也离不开气温的加持

在夏季

白天升温快,能量蓄积多

傍晚开始,高空气温下降

与地面的温差逐步拉大

云层上冷下热

于是低层较暖的空气上升冷却

凝结成雨

陆地上的夜雨

多发生在山区河谷盆地地区

这是由于河谷中的空气

水汽含量大

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

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

夜雨便更容易发生

在我国内陆地区

如四川、西藏、贵州等地

许多河谷、盆地地形中

夜雨比日雨多

所谓的“巴山夜雨”

正是泛指多夜雨的

西南山地(包括四川盆地地区)

而在三面环山的湖南

也有“潇湘夜雨”的说法

据湖南省气候中心统计资料显示

主汛期夜雨降雨量

往往能够达到全天的70%左右

出现暴雨的比例更高

地质灾害总在晚上发生

是否和夜雨有关?

地质灾害

是指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

引发的自然灾害

降雨是典型触发因子

常常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在地质灾害最多的西南山区

夜雨率达到70%以上

夜雨多的地区

大量雨水有可能渗入土壤深层

再加上山区地形高差大、构造活动强烈

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山地灾害

便频繁在夜间发生

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如何有效防范夜间山区地质灾害?

旅游者

应尽量避免夜间在山地灾害的易发区露宿

沟谷附近的居民

特别是在切坡、临坡建房居民

要切实开展“挪床行动”

即在地质灾害易发生地区生活的群众

下雨了就要从楼下搬到楼上住

从靠近山体的后屋搬到

离山体较远的前屋住

对家中床铺位置进行调整

也称为“住前不住后、

住上不住下、住高不住低”避险法

只有这样

才能在夜间突发地质灾害时

为自己争取到更多逃生时间

夜间

正值松懈时段

我们要增强防灾意识

防患于未然

原标题:《水科普丨为何有些地区强降雨总爱在夜里发生?》

阅读原文

相关推荐

读书笔记
365bet官网体育娱乐

读书笔记

🗓️ 06-30 👁️ 1004
易经入门:如何记住八卦的8个符号,理解意思之后,就会很简单
吃叶子的蔬菜有哪些?叶菜类蔬菜品种名称大全
365bet网上娱乐场

吃叶子的蔬菜有哪些?叶菜类蔬菜品种名称大全

🗓️ 07-02 👁️ 7532

友情链接